汪滿田魚燈

作者:信息中心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3-04 17:41 信息來源:歙縣人民政府 閱讀次數:
字號: 打印 收藏

    始于清光緒初年,興魚會嬉燈以剋火災。魚燈竹扎紙糊,彩繪魚鱗,額寫“王”字,大的長約7米,高3米,三節(jié),內點燭100多支,魚嘴有噴火裝置,每燈需20多人抬游。小的一米以下,點燭數支。村有五(祠)魚會,每會扎一大號魚燈,總祠雍睦堂又扎一龍頭魚身燈,謂鯉魚化龍燈,十分別致。雜燈雖小卻精巧,有十二月花籃燈,五谷燈,瓜菜果燈,獅、猴、豬、牛、羊、兔動物燈,皆五彩斑斕,活靈活現,尤其是獅燈、猴燈,可以拉線舞動。

    入夜,大魚燈搭架點燭、封門。鑼鼓聲中,按總祠、支堂尊卑次序列隊,前面旗幡幢幢,大開鑼清道。接著是一盞豎著的薄刀形燈,及兩只人扮的獅子邊走邊舞。后面是鯉魚化龍燈領頭的大魚燈隊,少女花籃燈、少男獅燈、猴燈、兒童雜燈。隊伍中還雜有十多根大杉樹火把熊熊燃著,很有氣勢。大魚燈隨抬燈人步履搖頭擺尾,口中不時噴發(fā)流星,游到各戶門前,各戶皆放爆竹迎送,年長者、新婚之家可從魚燈內換得壽燭、子燭。至村中坦場,各花燈、雜燈圍成一圈,大魚燈會合在坦上奔跑,謂“灘花得子”。最后游出村口,拜神廟,返回祠堂。